加为收藏 | 设为首页 |  | English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参加鞍钢牵头组织的“绿色、高服役安全桥梁钢创新驱动式研发及服务引领型推广”奖项申报工作的公示

[日期:2016-12-27] [字体: ]

                                       

作为我国最大的钢桥制造厂和最大的钢材生产厂,中铁山桥与鞍钢的合作非常密切,推动了中国桥梁用钢的发展。早在1976年,山桥与鞍钢等单位联合进行了我国第三代桥梁钢——15MnVNq的研发,2005年,山桥与鞍钢合作进行了我国第五代桥梁钢——Q420qE的研发,20112013年,为了美国塔纳纳西河桥和韦拉扎诺海峡大桥桥面钢结构制造需要,山桥与鞍钢联合对GR.50W免涂装耐候钢板和 G50 T3钢板进行了优化研究, 20092016年,山桥与鞍钢等单位联合进行了我国第六代桥梁钢——Q500qE的研发。

目前,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将参加由鞍钢牵头组织的“绿色、高服役安全桥梁钢创新驱动式研发及服务引领型推广”项目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申报工作,主要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自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申报项目持有异议者,可以向我单位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为了便于查证、核实,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人:陈英杰     电话:0335-7940113  邮箱: chenyj1970@126.com

 

 

附件:申报主要信息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

                                            2016年12月26

 

 

 

项目名称:绿色、高服役安全桥梁钢创新驱动式研发及服务引领型推广

 

 

 

一、项目简介

 

(限1200字)

 

该项目属于金属材料加工制造工艺领域。

 

研发、推广耐候桥梁钢是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化解过剩产能,贯彻一带一路战略,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耐候免涂装桥梁钢的应用还体现在绿色、高服役安全、经济、环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

 

项目针对国内外桥梁行业对高强度、耐腐蚀、高设计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 自2005年以来,致力于新一代耐候桥梁钢的材料设计、工艺技术原理、产品开发、应用性能、服役安全性评价及产品的应用与推广。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数据积累、示范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

 

1)将低合金钢耐大气腐蚀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与桥梁服役环境与工程项目相结合,创新了采用低C、低S,低P及低成本复合合金化的耐候桥梁钢合金体系,耐大气腐蚀性能比传统耐候钢提高30%以上。合金设计兼顾强韧性,同时利用晶粒细化及相变强化等技术强化与韧化,从而降低了冷裂纹敏感性和焊接热影响区、焰切面硬度,实现了焊接免预热或低温预热。上述成果体现了创新驱动下产品研发与技术进步。

 

2)形成包括成分设计、冶炼、轧制以及组织控制、焊接材料与焊接工艺控制等一整套绿色、高服役安全桥梁钢的冶金技术集成,开发出满足国内外重大、特大桥梁工程需求的屈服强度345~500MPa级别高性能桥梁钢30余个钢牌号的系列产品,可实现特厚(115mm)、超宽(4300mm以上)、大单重(21吨)的桥梁钢板生产。

 

3)以提高服役安全,前期介入用户的设计的技术服务为牵引,开展了高强度、耐候桥梁钢全面完整的应用性能评价,包括焊缝的疲劳、宽板拉伸、低温CTOD以及全尺寸桁梁动态加载实验;与此同时,新一代合金体系耐候桥梁钢获得了长达9年的大气腐蚀数据;获得了小尺寸“试样”与全尺寸“桁梁”相结合的力学性能评价完整数据,实验室“加速”腐蚀评价与野外“长期”暴露评价相结合的腐蚀速率可靠数据,上述应用数据的获得支撑了耐候桥梁钢的应用与设计,实践了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型研发模式。

 

4)绿色桥梁钢不但体现在提高了桥梁钢耐大气腐蚀服役寿命,还提出了利用适当的预腐蚀处理,促进合金元素富集,从而加速耐候钢表面致密锈层形成的技术,解决了服役初期耐蚀钢服役流锈液、污染环境的难题,为推广免涂装钢桥铺平了道路。通过在国内在铁路、公路桥梁成功示范应用,倡导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展现了耐候桥梁钢全寿命周期低维护成本的优势,为钢结构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5)为了贯彻一带一路方针,化解钢铁工业产能,按照多国标准及国际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国外桥梁制造提供全系列桥梁钢产品,项目开展十年间,分别向美国和新西兰桥梁项目供应高性能耐候桥梁钢,向海外项目合计供应桥梁钢近12万吨,极大推动了高性能桥梁钢的海外推广。

 

6)项目绿色、高服役安全桥梁钢产品在国内外43座重大桥梁工程中推广与应用,多项用钢设计和应用指标达到世界第一,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品及生产技术已纳入由鞍钢主编及修订的GB/T714-2015《桥梁用钢》国家标准。

 

 

 

 

 


 

 

、客观评价

 

 

 

1、课题鉴定评价

 

该项目所列任务均按期结题。辽科鉴字【2007】第53号《鞍钢超低碳贝氏体桥梁用钢Q420qD钢板的研制》和项目辽科鉴字【2013】第149号《高寒地区免涂装耐候桥梁用钢的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得到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院士等多名国内知名金属材料专家的一致肯定,并予以鉴定意见:“通过对Q420qD钢板组织结构和性能的系统研究,以及批量生产性能统计和在朝天门长江大桥上6300余吨的实际使用,表明鞍钢生产的新一代高性能桥梁用钢Q420qD钢板综合性能优异,完全适用于桥梁建设,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空白,实现了该类桥梁用钢在国内大型桥梁上的首次应用。”“开发的GR.50WQ345qDNHQ345qENH耐候桥梁钢以低C(≤0.09%)、CuCrNi合金设计为基础,采用NbVTi微合金化和控轧工艺技术,通过组织细化有效提高了该钢的强度、低温韧性、焊接性和耐大气腐蚀性能。采用该创新技术已开发了厚度规格为9.5357.15mmGR.50W1039mmQ345qDNH860mm Q345qENH中厚板,工艺技术先进,可基本保证该类产品免涂装应用,符合国际桥梁钢的发展方向,研发的三个耐候桥梁钢板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铁路桥梁、高速公路桥梁和城市人行桥梁,取得了国产耐候桥梁钢免涂装使用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2、该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查新检索意见

 

经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检索证实,该项目中多项研究成果为国内外首创,如:(1)“鞍钢超低碳贝氏体桥梁用钢Q420qD”的研制国内外文献检索中未见相同研究报道。(2)在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专利中尚未发现采用低碳、多元微合金化技术及两阶段控轧技术生产高寒地区免涂装耐候桥梁钢GR.50W,Q345qDNHQ345qENH的报道。

 

3、国家标准

 

该项目涉及的产品及生产技术已纳入2015年修订的GB/T714-2015《桥梁用钢》国家标准中。

 

4、相关重要研究论文:

 

该项目研究成果在Corros Sci.J. Alloys Compd Mater.Sci & Design, Mater Sci EngISIJ International, Sci. China Technol. Sci,J Iron Steel Res Int.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共被引用145次,其中SCI源期刊论文16篇,影响因子总和36.824

 

代表性论文:

 

[1] Jia Guo, Shanwu Yang, Chengjia Shang , Ying Wang , Xinlai He. Influence of carbon content and microstructure on corrosion behavior of low alloy steels in a Cl- containing environment, Corrosion Science, 51:242–251, 2008

 

[2] Zhang X, Yang S, Zhang W, et al. Influence of outer rust layers on corrosion of carbon steel and weathering steel during wet–dry cycles. Corrosion Science, 2014, 82(5):165-172.

 

[3] Zhang X, Yang S, Guo H, et al. Atmospheric Corrosion Behavior of Weathering Steel in Periodically Changed Environment[J]. ISIJ International, 2014, 54(4):909-915.

 

[4] J. Guo, C. Shang, S. Yang, H. Guo, X. Wang, and X. He, “Weather resistance of low carbon high performance bridge steel,” Mater. Des., vol. 30, no. 1, 2009.

 

[5] H. Liu, S.W. Yang, X. Zhang, C.J. Shang, and X.-L. He, “Influence of surface pre-treatment on corrosion behavior of weathering steel,” Cailiao Rechuli Xuebao/Transactions Mater. Heat Treat., vol. 36, no. 5, 2015.

 

 

 

5、获奖情况:

 

该项目研究成果《高性能桥梁钢制造技术及其在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上的应用》获得2016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鞍钢超低碳贝氏体桥梁用钢Q420qD钢板的研制》荣获2007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推广应用情况

 

 

 

该项目技术已在鞍钢4300厚板、2500中板、5500宽厚板三条生产线推广应用。实际应用实效表明,产品过程性能稳定。从2005年1月至2016年11月为国内外43座重大桥梁工程提供了近60万吨高性能桥梁钢,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新增利润2.02亿元。在推广业绩上,鞍钢高性能耐候桥梁钢在国内率先裸露使用于多个重大桥梁工程,成功供货美国阿拉斯加铁路大桥、新西兰桥、港珠澳大桥、沈阳环城高速后丁香大桥、大连普湾新区跨海大桥等。具有更加优良焊接性能及韧性的345~460MPa级高性能桥梁钢用于美国最大悬索桥纽约海峡大桥以及伊拉克、挪威、孟加拉等国外14座桥梁以及国内如世界最长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我国高寒地区首座公铁两用大桥哈尔滨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大桥等29座桥梁。标志着鞍钢桥梁钢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已经跻身世界前沿水平。对国内中厚板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同时有力支持并促进了国内桥梁制造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国的钢铁强国、桥梁强国之梦作出了贡献。

 

 

 


 

 

四、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

类别

知识产权

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

高性能低碳贝氏体结构钢及其生产方法

中国

ZL200610134087.7

201047

605830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侯华兴,贺信莱,杨颖,尚成嘉,马玉璞

有效

发明

一种低成本屈强比可控高强度高韧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中国

 

ZL201010276628.6

2014312

1357126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侯华兴,刘明,杨颖,张哲,张涛

有效

发明

加速耐候钢表面锈层稳定化的喷液预处理方法

中国

ZL201210497491.6

2015211

1584766

北京科技大学

张旭,杨善武,贺信莱,王吉英,马森,吴宏业,尚成嘉,王学敏,郭晖

有效

发明

一种中厚板厚度精度控制方法

中国

 

ZL201010209263.5

201351

1188003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陈军平,丛津功,苏万涛,黄松,张弘盺

有效

发明

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生产方法

中国

ZL03110973.X

2008213

377030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谭佃龙 王道远 张万山 郭晓波 张鹏远 沙孝春 刘仁东 赵林 丛津功

有效

发明

一种在热扰动下保持恒定硬度的低合金钢的制备方法

中国

ZL201110168036.7

2012125

1096789

北京科技大学

孙超,杨善武,王宪,林名轩,尚成嘉,王学敏,郭晖,贺信莱

有效

发明

一种促进带氧化皮钢生成稳定锈层的喷液处理方法

中国

ZL201310557047.3

2016120

1895596

北京科技大学

刘弘,杨善武,张旭,郭晖,尚成嘉,王学敏,贺信莱

有效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侯华兴

   

1

行政职务

结构钢研究室主任

技术职称

正高级

工作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所有部分均有创造性贡献。投入80%工作时间。

负责项目的整体构思,负责高性能桥梁钢生产技术方案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制定了科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实施方案,对高性能桥梁钢制造技术的形成起重大作用,对高性能桥梁钢在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的推广应用起主要作用。主持完成了《鞍钢超低碳贝氏体桥梁用钢Q420qD钢板的研制》和项目《高寒地区免涂装耐候桥梁用钢的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两个省级项目。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尚成嘉

   

2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教授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完成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一、二、三、四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60%工作时间。

负责将973项目的研究成果“第三代低合金钢”应用于鞍钢桥梁钢的开发之中,与鞍钢签订了低屈强比桥梁钢的合作项目,具体贡献为提出了第三代低合金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发展了原型钢,将上述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鞍钢中厚板桥梁钢的品种开发;研究了系列低合金钢的合金设计基本原则,阐明了第三代多相组织桥梁钢的工艺要点,系统分析研究了力学性能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现场分析指导工艺技术的制定和性能稳定性等具体工作。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王华

   

3

行政职务

产品发展部部长

技术职称

正高级

工作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二、三、四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60%工作时间。 负责初步审定项目的总体方案,明确该项目的产学研用技术合作方式;组织审核项目技术方案、工作规划;确定目标、进度,部署各相关单位开展研发试制工作;参与项目具体技术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解决连铸板坯内部质量、轧制工艺等方面若干难题;负责按照项目分工,组织协调、推进各工艺环节相关单位的研发、试制与产品综合评价工作;组织推进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品的批量生产与市场开拓。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杨颖

   

4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正高级

工作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一、二、五、六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80%工作时间,发表主要文章5篇,负责研制开发的“朝天门大桥用Q420qD”“港珠澳大桥用钢”“无涂装用系列耐候桥梁钢”“大跨度铁路桥梁用钢”等高性能桥梁钢产品应用在国内外重大工程中。负责研发的GR50W耐候桥梁用钢用于美国阿拉斯加铁路桥梁的建造,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高性能耐候桥梁用钢在铁路桥梁上的无涂装应用。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丛津功

   

5

行政职务

厚板部部长

技术职称

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一、二、五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50%工作时间。负责提供5500生产线设备保障;提供现场技术支持,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配合课题研究工作中必要的现场试验,全力协调各部门配合相应的现场试验和工业化生产,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生产支持。对高性能桥梁钢的试制工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配合进行试验方案的制定与优化,同时监督现场对课题试验方案的执行情况。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徐向军

   

6

行政职务

焊接室主任

技术职称

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一、五、六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50%工作时间,主持我国第五代桥梁钢——Q420qD\E钢的开发试验研究、耐候桥梁钢的焊接应用研究。Q420qE耐候钢及桥梁钢结构焊接多项发明专利。主持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滨北大桥等钢桥、德国铁路桥、美国阿拉斯加铁路桥、美国韦拉扎诺大桥桥面板钢结构、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等多座国内外重大桥梁钢结构项目的焊接试验和焊接工艺制定,为新型桥梁钢的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进行了大量科研工作。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徐伟

   

7

行政职务

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一、五、六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50%工作时间。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是目前最大跨度的拱桥,是正桥钢桁拱桥的总工程师,在对新型高性能桥梁结构钢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和工厂加工影响焊接性能的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工厂焊缝评定试验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在钢结构构件设计大量采用新研发的高性能桥梁用钢Q420q,其用量约15000吨,占全桥用钢量的33%,高强钢的使用降低了全桥用钢量,节省钢材约2000吨。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中首座大量采用高性能桥梁用钢Q420q钢的桥梁工程。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孟凡超

   

8

行政职务

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五、六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50%工作时间。

是举世瞩目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全桥方案设计及总体设计。他是港珠澳大桥主要技术创新的提出者、完成者。积极推动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上部结构采用高性能桥梁用钢,实现高强轻型化、钢结构化。提出并建立了全桥总体设计及主要结构方案技术体系、“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建设技术体系、120年结构耐久性技术体系、大直径钢管复合桩技术体系、大型钢塔整体高精度制造及安装技术体系、钢箱梁抗疲劳长寿命技术体系、钢箱梁整跨高精度制造及安装技术体系、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体系等。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杨善武

   

9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教授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完成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一、三、四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50%工作时间。

提出了降低耐候钢的碳含量从而改善显微组织的均匀性、降低钢材内部电位差、抑制电化学腐蚀的学术思想,为组织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揭示了合金元素对耐大气腐蚀的单组元和多组元的作用,为合金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发明了一种通过预氧化结合预腐蚀,促进耐候钢快速形成致密保护性锈层的技术,为用户应用提供了方便。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黄松

   

10

行政职务

首席工程师

技术职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二、五、六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50%工作时间。

主要参与项目方案的制定,全面配合对实验方案进行制定与优化,结合桥梁钢国内外发展状况,参与4300线轧制技术方案的制定,优化生产工艺参数,完善了桥梁钢的质量评价。提供4300生产线设备保障;提供现场技术支持,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秦海山

   

11

行政职务

主管工程师

技术职称

工程师

工作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二、五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50%工作时间,

依据技术条件及质量计划,研究优化炼钢各环节工艺参数,使连铸坯内部质量、表面质量满足下道工序及用户要求。依据产品质量要求,制定炼钢工艺路线;连铸坯内部质量保证:连铸坯表面质量控制。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胡广瑞

   

12

行政职务

副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五、六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50%工作时间。

在高性能桥梁用钢的开发及其在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的应用中,负责组织开展屈服强度为370420500兆帕高性能桥梁用钢焊接工艺试验、焊接检验、焊接变形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为应用高性能桥梁用钢的国内外重大桥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造方案,在港珠澳大桥、美国维拉扎诺海峡大桥等国内外重大桥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制造中成功研究并应用了U形肋板单元自动化组装和定位焊技术、正交异性板单元反变形船位焊接技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形肋焊缝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PAUT)等,推动了我国钢桥梁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极大的促进了高性能桥梁用钢在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的应用与推广。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鲁强

   

13

行政职务

副主任

技术职称

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二、五、六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50%工作时间,对产品质量进监控,对生产过程中提出了采用淬火技术来改善厚规格钢板的冲击韧性,进行成分工艺优化评价;提出改进精炼措施来提高探伤合格率,协助团队优化冷却后的缓冷工艺优化评价。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段雪炜

   

14

行政职务

二院副院长

技术职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二、五、六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50%工作时间,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是目前最大跨度的拱桥,段雪炜作为正桥钢桁拱桥的技术负责人,在对新型高性能桥梁结构钢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和工厂加工影响焊接性能的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工厂焊缝评定试验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在钢结构构件设计大量采用新研发的Q420qD钢,其用量约15000吨,占全桥用钢量的33%,高强钢的使用降低了全桥用钢量,节省钢材约2000吨。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中首座大量采用高性能桥梁钢Q420q的桥梁工程。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崔福祥

   

15

行政职务

炼钢部技术质量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

工程师

工作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创新成果的第三、四部分有创造性贡献。投入60%工作时间。

该同志主要负责炼钢连铸工艺技术方案的策划及组织实施。针对钢种成分要求精度高、夹杂物和中心偏析控制等级低的特点,优化各工序工艺控制方式,保证了此品种需求的高质量铸坯。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1

法定代表人

姚林

所 在 地

辽宁鞍山

单位性质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0412-6734835

邮政编码

114021

通讯地址

鞍山市铁西区环钢路白楼后楼

联 系 人

王忠润

单位电话

0412-6734835

移动电话

13898023266

电子邮箱

agwangzr@163.com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屈服强度345500MPa级别高性能桥梁钢成分及工艺设计与优化;实验室进行试验钢的冶炼和轧制工作,确定了各级别的最终成分和生产工艺; 2、在鞍钢5500宽厚板生产线、4300厚板生产线和2500中板生产线进行了试制,并按照合同组织生产; 3、进行各钢级焊接试验及工艺评定,指导用户使用; 4、完成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研究及强韧化机理研究; 5、实验室和现场模拟各种环境腐蚀试验以及实际环境挂片试验,奠定了提高钢种耐候性的理论基础; 6、积极向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推广应用鞍钢高性能桥梁钢。7、完成了桥梁结构钢国家标准的修订,

 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与开发,目前已形成一整套高性能桥梁钢制造关键技术集成,开发的新钢种包括国标、美标、欧标等标准全系列30余个钢牌号。该项目从20051月至201611月为国内外43座重大桥梁工程提供了60万吨高性能桥梁钢,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新增利润2.02亿元。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北京科技大学

   

 2

法定代表人

张欣欣

所 在 地

北京

单位性质

高校

   

62347649

邮政编码

100083

通讯地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0

联 系 人

张晓峰

单位电话

62333881

移动电话

13810044245

电子邮箱

zxf@ustb.edu.cn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1、973项目的研究成果“第三代低合金钢”的理论贯穿到鞍钢桥梁钢高性能桥梁钢的产品研发体系中;

2、提出了第三代多相组织耐候桥梁钢的成分设计原则及组织调控原理;

3、开展了桥梁钢力学性能和耐大气腐蚀性能的各种研究与评价

4、对高性能桥梁钢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现场指导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5、发明了一种通过预氧化结合预腐蚀,促进耐候钢快速形成致密保护性锈层的技术,在推广耐候桥梁钢的免涂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3

法定代表人

刘恩国

所 在 地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海西路35

单位性质

国企

   

0335-7940169

邮政编码

066205

通讯地址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海西路35

联 系 人

徐向军

单位电话

0335-7940176

移动电话

13933681067

电子邮箱

xuxiangjun1972@126.com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山桥”)创建于1894年,是集开发、设计、制造、施工与服务一体化的综合型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铁路道岔、桥梁制造业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中铁山桥现有职工4699人,其中博士2人,教授级高工13人,研究生24人,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1.7%,从事研发活动的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4.1%。。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CNAS认可实验室和河北省资质认定(CMA)合格实验室,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英国UKAS认证、美国钢结构认证、AWS焊接认证、德国焊接认证和加拿大焊接认证、欧盟铁路标准TSI认证。

作为我国最大的钢桥制造厂和最大的钢材生产厂,中铁山桥与鞍钢的合作非常密切,推动了中国桥梁用钢的发展。早在1976年,山桥与鞍钢等单位联合进行了我国第三代桥梁钢——15MnVNq的研发,成功应用于白河大桥、九江长江大桥。2005年,山桥与鞍钢合作进行了我国第五代桥梁钢——Q420qE的研发,成功用于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和我国第六座里程碑钢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20092016年,山桥与鞍钢等单位联合进行了我国第六代桥梁钢——Q500qE的研发课题并取得成功,该钢板应用于正在制造中的我国第七座里程碑钢桥——沪通长江大桥。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4

法定代表人

张敏

所 在 地

湖北省武汉市

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

   

84844209

邮政编码

430056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学路8

联 系 人

段雪炜

单位电话

84957197

移动电话

13807172176

电子邮箱

duanxw@brdi.com.cn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桥的设计工作,大桥主桥采用(190+552+190)m的中承式连续钢桁系杆拱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桥。大桥主桁杆件内力差异大,最大杆力近90000kN,传统的Q370q和Q345q桥梁钢已经无法满足结构设计的需要,必须采用更高强度等级的桥梁钢。大桥设计打破了以往国内钢桁架桥杆件设计的传统,根据结构受力特点,主桁杆件选用了Q420qD、Q370qD和Q345qD三种强度等级钢材,使截面选择和结构设计更趋于合理,节省了材料。该桥也是国内桥梁首次批量采用Q420q强度级别的钢材。

朝天门长江大桥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桥,是古典桥型与现代建筑材料和建桥技术的完美结合,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大跨度钢桁拱桥的技术进步。

朝天门长江大桥于2004年12月29日开工建设,2009年4月29日建成通车。作为“世界第一拱桥”的朝天门长江大桥已经成为重庆市新的标志性建筑、新的城市景观和名片,深受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被评为“重庆首届十大最美桥梁”。大桥荣获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0年度重庆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11年度中国市政工程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和2012年中国中铁科技进步特等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广泛的社会赞誉。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5

法定代表人

  裴岷山

所 在 地

    北京市

单位性质

企业

   

  82017738

邮政编码

    100088

通讯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85A

联 系 人

    孟凡超

单位电话

  82017676

移动电话

  13701159289

电子邮箱

                      mengfanchao@hpdi.com.cn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负责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全桥方案设计及总体设计、主体工程(桥岛隧)初步设计、深水区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港珠澳大桥应用钢种的选用。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在不同部位先后应用了高标准的345420级别的桥梁钢,并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了免涂装应用的耐大气腐蚀桥梁钢Q345qENH

    积极推动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上部结构的高强轻型化、钢结构化,是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中大量采用钢箱梁结构、钢管复合桩结构的主要倡导完成单位。提出并建立了全桥总体设计及主要结构方案技术体系、主体工程建设面临的“工程技术、环境保护、施工安全、建设管理四大挑战”风险体系、“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建设技术体系、120年结构耐久性技术体系、大直径钢管复合桩技术体系、大型钢塔整体高精度制造及安装技术体系、钢箱梁抗疲劳长寿命技术体系、钢箱梁整跨高精度制造及安装技术体系、超大规模钢桥面铺装长寿命技术体系、多跨钢梁智能化多功能内外部检查车技术体系、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体系等;为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创新和我国超级跨海桥隧工程迈向国际高端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高性能桥梁钢制造技术及其在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上的应用》项目确定了 “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成立了由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的联合研发攻关的项目团队。本项目主要完成人包括:1侯华兴、2尚成嘉、3王华、4杨颖、5丛津功、6徐向军、7徐伟、8孟凡超、9杨善武、10黄松、11秦海山、12胡广瑞、13鲁强、14段雪炜、15崔福祥等,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合作关系如下:

 

120051月,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新一代高性能结构钢的研制与开发》(2005-2010)全面合作协议。按合同要求重点开展了新一代420/460500690级高性能桥梁用钢研制。其中420/460级桥梁钢于2007年通过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至2007年年底试制生产 Q420qD级高性能桥梁钢板8200余吨,成功应用于世界上跨度最长的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上,该钢种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2010年双方又签订《500MPa以上级别低碳贝氏体钢多尺度-多相组织调控技术机理研究》合作合同。主要完成人排序:侯华兴/1,尚成嘉/2,王华/3,杨颖/4,杨善武/,9,黄松/10,丛津功/5等,开展了系列高性能桥梁钢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2200511月~200612月,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进行《Q420qNHQ460qNHQ420qEQ460qE焊接性能评定试验》项目,同时与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进行Q420qD在世界上跨度最长的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上的应用研究。2011年又合作进行《A709M Gr345WBT3Q345qDNH)耐候桥梁钢板焊接试验研究》,研究结果用于美国阿拉斯加铁路大桥、沈阳后丁香等桥梁制造,后期又在国内外其他桥梁工程用钢方面进行了合作研究。主要完成人排序:侯华兴/1,徐向军/6,徐伟/7等。

 

320101-201312月,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与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就高性能桥梁钢Q420qD在港珠澳大桥应用进行了合作,完成钢种试制、焊接研究及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设计及制造工艺,后期又在国内外其他桥梁工程用钢方面进行了合作研究。主要完成人/排序:侯华兴/1,孟凡超/8,徐向军/6,胡广瑞/12等;

 

历时十二年的科研合作攻关,形成了高性能桥梁钢制造及应用成套技术,在国内外54座重大桥梁工程进行了推广应用,率先在国内实现了国产桥梁钢的更新换代,意义非常重大。

 

 

 

    本人特此申明,对上述内容真实性负责。

 

 

 

 

来源: 作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